山东首创“五段式”分时电价,这样用电更划算
山东首创“五段式”分时电价,这样用电更划算
以工商业为例,尖峰时段电价上浮100%,深谷时段下浮90%
4月15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七场,邀请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深化分时电价改革,促进新能源消纳和惠企利民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勇介绍,深化分时电价改革,是山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的一项创新举措,山东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并实施了“五段式”分时电价机制。
所谓“五段式”,就是将1天分为尖、峰、平、谷、深谷五个时段,根据不同时段的电力供需情况,实行差异化的电价政策,目的在于引导用户削峰填谷、优化电力资源配置。
全年执行方案分为五个时间段,分别为:1月、2月、12月;3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其中,峰谷系数规定:高峰时段上浮70%、低谷时段下浮70%、尖峰时段上浮100%、深谷时段下浮90%。除6、7、8月无深谷时段外,其余深谷时段集中在11点-14点。
以2025年4月份35千伏一般工商业电价为例,低谷时段为10:00至15:00,电价为每度0.35元,其中深谷时段为11:00至14:00,电价为0.25元;高峰时段为17:00至22:00,电价为1元,其中尖峰时段为17:00至20:00,电价为1.2元;其余时段为平时段,电价为0.71元。
作为新能源大省,山东光伏装机容量全国第一,生物质发电和风电装机分列全国第二、第五。新能源的“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特点对电网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分时电价机制通过价格信号推动用户用电行为与新能源发电特性动态匹配,为新能源消纳腾挪空间,近年来山东新能源利用率长期保持全国前列,为全国新能源消纳打造了“山东样板”。
发布会上,国网能源研究院向社会发布《山东省分时电价政策创新与实践》蓝皮书(蓝皮书全文见文末)。《蓝皮书》指出,山东分时电价政策优化后,午间新能源消纳能力增加约583.87万千瓦,晚峰用电负荷转移约225.51万千瓦,分别占历史最大午、晚峰负荷的5.1%和2.1%。这不仅缓解了电力供需矛盾,为新能源消纳提供了更广阔空间,也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4月2日,山东发改委、山东能源局联合印发《山东省“五段式分时电价”宣传工作方案》的通知,就广泛宣传分时电价政策,营造促进新能源消纳的良好氛围给出有关要求。
2021年,省发展改革委率先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工商业分时电价政策的通知》,在工商业领域开展“五段式”分时电价试点。2023年、2024年又先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居民电动汽车充电桩分时电价政策的通知》《关于农业生产分时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将“五段式”分时电价扩大至居民、农业领域。
不同领域五段式分时电价的具体规定如下:
《山东省分时电价政策创新与实践》蓝皮书全文:
4月15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七场,邀请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深化分时电价改革,促进新能源消纳和惠企利民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勇介绍,深化分时电价改革,是山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的一项创新举措,山东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并实施了“五段式”分时电价机制。所谓“五段式”,就是将1天分为尖、峰、平、谷、深谷五个时段,根据不同时段的电力供需情况,实行差异化的电价政策,目的在于引导用户削峰填谷、优化电力资源配置。这项创新举措不仅是山东深化能源革命、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实践,也为全国电力市场建设贡献了“山东智慧”和“山东方案”。
下面从分时电价机制的重要意义、目前的主要创新点、未来的深化方向3个方面作详细介绍。
一、分时电价机制的重要意义
分时电价机制的实施,为山东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山东分时电价机制已形成“降本增效、绿色发展、移峰填谷”三重正向循环。
一是让电费账单“瘦身”,企业和百姓得实惠。
山东低谷、深谷电价在每度0.4、0.2元左右,已形成强有力的经济杠杆,引导各类用户科学调整用电行为。在工业领域,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和柔性生产调度,将高能耗工序精准安排在低谷、深谷时段,降低用电成本。在居民生活领域,可以选择在深谷时段给电动汽车充电,电价低至每度0.2元左右。在农业生产领域,林木种植、粮食初加工等企业可通过调整作业时间,降低电费负担,比如泰安市宁阳县一家生态农业公司,该公司主营苗木种植,需定期灌溉1400亩树苗,政策实施后公司将浇水时间从下午5点的高峰时段调整至4点的平时段,只是提前1小时浇水,单次灌溉即可节省电费近300元。“五段式”分时电价机制不仅实现了用户电费账单“瘦身”,更推动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用户响应、节能减排”的良性循环。
二是让新能源消纳“提速”,绿色转型动力足。
作为新能源大省,山东光伏装机容量全国第一,生物质发电和风电装机分列全国第二、第五。新能源的“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特点对电网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分时电价机制通过价格信号推动用户用电行为与新能源发电特性动态匹配,为新能源消纳腾挪空间,近年来山东新能源利用率长期保持全国前列,为全国新能源消纳打造了“山东样板”。
三是让电网运行“减压”,安全稳定有保障。
今天,国网能源研究院向社会发布《山东省分时电价政策创新与实践》蓝皮书。《蓝皮书》指出,山东分时电价政策优化后,午间新能源消纳能力增加约583.87万千瓦,晚峰用电负荷转移约225.51万千瓦,分别占历史最大午、晚峰负荷的5.1%和2.1%。这不仅缓解了电力供需矛盾,为新能源消纳提供了更广阔空间,也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政策创新的主要亮点
2021年,省发展改革委率先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工商业分时电价政策的通知》,在工商业领域开展“五段式”分时电价试点。2023年、2024年又先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居民电动汽车充电桩分时电价政策的通知》《关于农业生产分时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将“五段式”分时电价扩大至居民、农业领域。山东立足新能源发展新形势,分时电价机制呈现出三大亮点:
一是时段划分全国首创,深谷电价精准施策。
山东精准匹配新能源发电特性与用户需求,首创“五段式”分时电价政策,通过更精细的时段划分和更精准的价格信号,实现了电力供需的优化配置,既促进了新能源消纳,又提升了电网运行效率,这一创新使山东成为全国首个推出深谷电价的省份。
二是动态调整灵活响应,紧跟能源发展节奏。
山东根据不同季节的供需特性,建立了动态调整机制。比如,在光照条件较好、光伏发电出力多的中午时段,电价由原来的峰段转为低谷甚至深谷时段,这一调整充分体现了新能源时代的电价特征。
三是浮动比例不断优化,价格信号鲜明有力。
新政策大幅拉大了电价浮动幅度:工商业高峰时段电价在平段基础上上浮70%,低谷时段下浮70%,尖峰时段上浮100%,深谷时段下浮90%。这样的价格信号更加鲜明有力,引导作用显著增强。
三、未来改革的深化方向
下一步,山东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推动分时电价机制迈向更高水平。山东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宣传升级,让好政策家喻户晓。启动“用电分时段,生活更低碳”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全媒体渠道普及分时电价政策,组织“电价政策进社区、进企业”活动,通过现场演示、案例讲解等方式,让政策红利惠及千家万户。
二是市场激活,让新主体释放活力。引入虚拟电厂、分布式聚合商等更多竞争主体,完善电力现货市场与分时电价机制的协同运行,打造更加灵活、高效的市场环境。
三是科技赋能,让好技术降本增效。加快智能电表等设备升级,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精准分析用户用电行为,为企业提供个性化负荷管理方案,助力用户进一步降本增效。
山东分时电价机制的成功实践,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省电力用户共同努力的结晶。诚挚邀请社会各界携手同行,用好每一度电的时空价值,共同书写美丽山东的绿色低碳新篇章!
答记者问原文如下:
新华社记者:能否详细介绍一下“五段式”分时电价政策的主要内容?对于用户来讲,这项政策能为生产生活节省多少用电成本?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勇:“五段式”分时电价政策简单来讲,就是将1天分为尖、峰、平、谷和深谷五个时段,以2025年4月份35千伏一般工商业电价为例,低谷时段为10:00至15:00,电价为每度0.35元,其中深谷时段为11:00至14:00,电价为0.25元;高峰时段为17:00至22:00,电价为1元,其中尖峰时段为17:00至20:00,电价为1.2元;其余时段为平时段,电价为0.71元。
工商业领域:工业企业在山东经济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五段式”分时电价适用于全体工商业用户,企业可以通过优化用电时间,推动降本增效。比如,东营市广饶县一家大型轮胎制造企业,年用电量近4亿度,在政策引导下,企业把原来在高峰时段进行的轮胎硫化工艺环节,调整到了低谷、深谷时段,一年可节省8000多万元。
农业生产领域:近年来山东现代农业发展迅速,2023年省发展改革委在潍坊青州、济宁兖州花卉种植领域开展“五段式”分时电价试点。以潍坊青州市一家花卉种植企业为例,企业通过优化兰花加温时间,每年可降低10%的电费成本。为进一步扩大改革成效,2024年省发展改革委将政策执行范围扩大至全省农业、林木培育和种植等7个农业生产领域,电价标准分别为每度0.86元、0.7元、0.52元、0.36元、0.19元,时段划分与工商业一致。政策执行后,农业生产各领域用电优化意识逐步显现。
居民生活领域:目前山东省约有5200万居民用户,为照顾居民生活用电习惯,现阶段将居民家庭分时电价暂分为峰、谷两段,其中峰段为8:00至22:00,电价为每度0.58元;谷段为22:00至次日8:00,电价为每度0.37元。居民用户选择执行分时电价后,可以把电热水器、洗衣机设置到低谷时段自动启动,一年可节省几百元电费。为引导电动汽车合理充电,山东对电动汽车个人充电桩单独设置了23:00至次日7:00的低谷时段,电价低至每度0.38元,在10:00至15:00设置了低谷、深谷时段,深谷电价低至每度0.2元左右。电动汽车用户可将充电桩设置在低谷、深谷时段自动充电,按照每周充一次计算,全年充电电费可降低30%左右。
分时电价政策运用价格杠杆引导大家“错峰用电”,既帮用户省钱,又减轻电网压力,同时还促进了新能源消纳。近年来山东省午间新能源消纳能力增加约583.87万千瓦,晚峰用电负荷转移约225.51万千瓦,在新能源年均增长1500万千瓦的情况下,山东电网新能源利用率连续多年保持较高水平。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根据新能源出力特性,继续探索更加灵活的优化方式、更加精细的分时时段,及时将市场红利传导至全体用户。
中国青年报记者:近年来,山东夏季最高用电负荷屡创新高,春秋两季新能源消纳压力也逐步加大。请问,“五段式”分时电价政策的出台,对于电力运行调节有什么重大意义?
山东省能源局副局长岳建如:“五段式”分时电价政策,结合不同月份新能源发电特性,通过精细化划分用电时段、差异化设置电价水平,利用价格信号引导电力用户主动参与系统削峰填谷,为提升电力系统运行调节能力形成了系统性解决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可以概括为“三个有利于”。
一是有利于促进新能源消纳,破解午间新能源弃电困局。
山东省新能源装机容量已突破1亿千瓦,其中光伏发电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特别是春秋两季风电光伏季节性大发,新能源出力“午间高、夜间低”的波动特性尤为明显,午间新能源消纳难已成常态。“五段式”分时电价通过在光伏大发时段设置低谷电价,价格最大下浮90%,引导用户主动调整生产时序,积极消纳新能源弃电。2024年,通过分时电价引导山东电网午间增加填谷负荷最高达583.87万千瓦,增加风光等新能源消纳量23亿千瓦时,调节作用十分明显。
二是有利于激活调节侧资源,构建源储一体化协同体系。
创新性设立尖峰、深谷时段,进一步拉大电力峰谷价差,激活各类电力调节资源响应潜力。比如,山东将发电机组容量补偿电价纳入分时电价执行范围,推动建立储能电站“低充高放”的市场化运营模式,2021-2024年,全省新型储能装机年均增长549%,截至2024年底,全省新型储能装机717.7万千瓦,位居全国前列。
三是有利于缓解电力供应压力,建立“经济-安全”平衡机制。
在全网用电高峰时段设置高峰电价,相比平段电价最大上浮100%,利用高价信号引导用户主动降低用电负荷,将有效缓解全网电力供应压力。2024年通过发挥分时电价引导作用,全网用电晚高峰削减负荷最高达225.51万千瓦,有效弥补晚高峰时段性供应缺口,成功应对迎峰度夏期间全网用电负荷38天破亿、最高达1.145亿千瓦历史最大值考验。随着气温逐渐回暖,全省即将迎来夏季用电高峰。据初步预测,今年全网最大用电负荷将达到1.22亿千瓦、同比增长6.53%,需要进一步发挥分时电价政策作用,引导用户错峰就谷用电,助力全省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总而言之,“五段式”分时电价政策的实施,是山东为应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挑战推出的重要改革举措,对保障山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推动能源电力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分时电价机制将与山东电力市场体系形成政策合力,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山东样板”。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记者:刚才发布人介绍,国网能源研究院今天发布《山东省分时电价政策创新与实践蓝皮书》。请问,《蓝皮书》的发布背景是什么?能否详细介绍下山东分时电价的评估效果?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王耀华:国网能源研究院作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智库建设的主体单位,长期致力于能源电力领域的软科学研究与决策咨询服务。《山东省分时电价政策创新与实践》是国网能源研究院的一项研究成果,山东省作为我国经济大省和用电大省,电价市场化改革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深入分析山东分时电价政策近年来的创新与实践,可以为全国的分时电价政策持续优化和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总体来看,山东分时电价政策成效显著:一是新能源消纳能力有了较大提升。午间用电低谷时段工商业增加用电约583.87万千瓦,占历史最大午间负荷的5.1%,有效缓解光伏出力高峰时段的并网压力;二是晚峰削峰效果显著。通过尖峰时段价格引导,晚峰时段工商业转移用电负荷达225.51万千瓦,占历史最大晚峰负荷的2.1%,显著降低了系统调峰压力;三是用户成本有效降低。从调研的各类用户看,均表示电费有显著的降低;此外,峰谷时段的精准划分与价差拉大,提升了供需互动效率,全省各类用户通过分时电价响应,减少全社会的电力成本支出。
分用户类别看,还有两个亮点:第一个亮点,是工商业用户削峰填谷双向调节效果显著。以前大家可能觉得“峰谷电价”就是让企业尽量避开高峰用电,现在山东的政策让用户在减少高峰时段用电的同时,大大增加了低谷时段用电。用户的积极响应不仅使自己用电成本降低了,又帮助电力系统平衡供需,提高了电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对电力行业和社会整体效益产生积极影响。第二个亮点,是居民充电桩“错峰充电”效果特别突出。大家都知道,现在电动车越来越多,预测到2030年全国电动汽车用电量占比将会达到全社会用电量的3.6%,充电时间要是都扎堆在晚上高峰时段,电力平衡的压力将非常大。山东通过分时电价政策精准触达用户,让更多车主知道了“低谷充电更划算”。2024年度夏晚高峰,有7万多千瓦的充电负荷主动“挪”到了低谷时段,相当于把32%的高峰充电量转移了;春秋季低谷时段,充电桩的填谷负荷更是达到了午间充电量的近一半。这意味着车主们在电价便宜的时候充电,直接省下真金白银,同时电网在高峰时段不用额外“扛压力”保供,低谷时段又能消纳更多光伏等新能源电力,一举两得!